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1175篇
科学研究   75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134篇
信息传播   1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ABSTRACT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are a vital, yet understudied site of scholarly research on journalistic norms and practices. Press credentialing not only structures internal professional hierarchies, but they also signify the boundaries of the journalistic field itsel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g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s credentialing to cover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drawing on the concepts of boundary work and journalistic authority to demonstrate the material impact of the space between fields on professional legitimation in journalism. Using WorldNetDaily (WND) as a case study, I argue th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ts (SCC) occupies a hybrid boundary zone between the journalistic and political fields, generating a unique tension in First Amendment jurisprudence that places journalists in a paradoxical role as both the professional embodiments of free speech and its constitutional steward. The resulting jurisdictional conflict between the SCC and WND extends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journalistic authority by articulating how journalist-state relations can fundamentally augment the process of legitimation at its fuzzy boundaries.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地曾出现在体测、运动会、马拉松中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这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考验。带着因涉跑引起猝死的疑问,通过猝死案例分析,探究高校大学生猝死的病理学的非运动成因。研究认为:涉跑猝死的主因是先天性生理疾病,运动不是引发猝死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预防运动猝死的"堵疏结合"的医学监控策略和体医融合防卫机制构建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时医学筛查、跑前医学检查、跑中医学观察、猝死现场急救、跑后跟踪复查降低猝死风险;建立宿舍、运动场地、运动项目的全覆盖的心脏复苏志愿队伍,实施"黄金8分钟"内的急救生存链;建立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方体育运动分级分类保险制度,从风险转移和人道主义援助进行关怀;建立涉跑猝死、猝死、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库,开展非正常死亡人员的病理学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医学监控和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体医融合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中的若干认识问题,包括体育新课改是健康与技术之争、是唯兴趣论、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和分析存在认识偏差、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模糊了课程目标、缺乏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否定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否定教师教育的主导地位、出现1条错误的问题认识和解决链条等10个方面,对其进行回应,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首问制"是图书馆权利的一种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静 《现代情报》2006,26(12):116-117
本文论述了“首问制”在图书馆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实施“首问制”提高图书馆服务理念,同时实施“首问制”是图书馆权利的一种体现,是维护和保障图书馆权利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有偿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排污权初始分配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以无偿为特征、以多数人为少数排污者支付环境容量资源为代价的。在转型时期,我国建立了排污收费制度,初步确立了隐性的排污权有偿分配制度,但相关法律规定是分散的、不一致的,随着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必要进一步改变“环境无价”的观念,建立显性的有偿分配排污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善东  杨淑娥 《预测》2007,26(2):63-67
本文在分别借助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公司财务指标和治理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构造并实证检验了用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两大模型,即仅是包含财务信息与融合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作为通过了非参数检验的公司治理因素之关键特征变量——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比例,不但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包含该变量的预测模型的回判和预测准确率。因此,公司治理信息应当是利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财务困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 ,积极探索独特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以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结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充分体现出发展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制作个人网站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网站和个人站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本文从网站的策划、布局、题材、标题、轮廓、具体实施、站点的测试和调整等各个方面对网站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和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需要.创建学习型校园、激发师生的群体活力、凝练办学特色、倡导优秀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urkish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inclusion before they started their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o explor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teaching. Sixteen Turkish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first interviewed when they completed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bout their expectations of inclusion practices in their future career. Four participants among the 16 teachers started to teach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teaching. Then, they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emesters of teaching.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urkish pre-service teachers displaye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on before they started teaching. However, they had negative experiences with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ir first year due to the mis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lusion policy and being inexperienced about the inclusion process, and began to ques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lus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inclusion policy an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